19世纪后半叶,中国画坛出了一位在市民阶层中很有影响的画家——吴友如。现在许多人对这个名字已十分陌生。然而在当年,吴友如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。他的名字与他主笔的《点石斋画报》曾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。邓中和在《追求》1998年第3期上撰文对吴友如作了详细的介绍。
清末光绪年间,英国人安纳斯脱·美查在上海创办的《申报》自1872年4月30日创刊后,经过十多年经营,已是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纸。《申报》不但挤垮了《上海新报》,成为上海滩上发行量最大的第一大报,而且在竞争中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,陆续开办了一些附属事业。出版《点石斋画报》,就是《申报》扩大经营规模的一个成功的举措。
1884年6月,《申报》刊登了一条引人注目的启事,标题为《招请各处名手画新闻》。启事说:
本斋印售画报,月凡数次,业已盛行。惟外埠所有奇怪之事,除已登《申报》者外,未能入图者,复指不胜屈。故本斋特告海内画家,如遇本处可惊可喜之事,以洁白纸新鲜墨绘成画幅,另纸书明事之原委。如果惟妙惟肖,足以列入画报者,每幅酬笔资两元。其原稿无论用与不用,概不退还。画幅直里须中尺一尺六寸,除题头空少许外,必须尽行画足,居住姓名亦须示知。收到后当付收条一张,一俟印入画报,即凭条取洋。如不入报,收条作为废纸,以免两误。诸君子谅不吝赐教也。
这条启事之所以引人注目,首先是因为当时的报纸对所刊登的文章是不付稿酬的。能刊登作者的作品而不收广告费已属优待。而在过去,文人墨客在报上刊登诗词文章是要交费的。《申报》在与《上海新报》的竞争中,就曾用刊登文章不收费的举措向《上海新报》施加压力。此次又付钱来买画稿,可见《申报》对这次办画报的重视。引人注目的另一个原因,就是《申报》添办画刊并随报纸赠送,无疑使《申报》如虎添翼,会大大增加人们对《申报》的阅读兴趣。《申报》早在1879年就已购置了石印机,并因此成立了“点石斋书局”,承接一些外界印件,自己也搜集一些孤本、善本来印刷出版。但这并未充分发挥石印机印图画的功能,因此《申报》便决定用这台石印机来印刷画报,并以“点石斋”三字为画报命名。据考证,《申报》的稿酬制就是从这次征集画稿开始的。
在众多的应招者中有一位画家的画艺十分精湛,被报馆主人看中,他就是吴友如。也就是这次应聘,把吴友如引上了一条崭新的新闻绘画之路。
吴友如,名嘉猷,江苏元和(今苏州)人。幼年时父母去世,家境贫寒,曾寄食在其伯父家中。他自幼喜欢画画,因他家的邻居是个画师,吴友如便常常跑去看他作画,回到家中再默写下来。后因战乱到上海避难,为了谋生由亲戚介绍进入上海的一个叫“云蓝阁”的裱画店工作。那家裱画店兼营书画,但出售的作品大都粗俗低下,因此生意不佳。吴友如因有绘画基础,便在店中工作之余,拜画家张志瀛为师,习画废寝忘食。他每看到名家真迹,都能目想心存,多方吸取各家之长。他专工人物、肖像,愈发出类拔萃,画也开始在店里出售。他的画题材丰富,为“云蓝阁”增添了许多新品种,使店里的生意日见好转,吴友如也渐渐有了名气。慕名送润金请他作画的人也多了起来,而且称他为“当今的仇十洲(明代著名画家仇瑛)”。
随着吴友如名气的日增,两江总督曾国荃也来请他绘制《金陵功臣战绩图》呈献给皇帝。此图是曾国荃为镇压太平天国、清军攻陷南京庆功而作。画此图并非吴友如本人所愿,是迫于权势的从命之作。此图备受曾国荃的赞赏,并想把吴友如留在身边做官。但吴友如却厌恶官场,不愿为一件官袍羁绊,便婉拒了曾国荃的挽留,毅然回到上海、甘于澹泊,仍以绘画为生。此时正值《申报》复添《点石斋画报》,他欣然应招,开始了中国从未有过的新闻绘画的生涯。
当时,《点石斋画报》每10天出版一期,每期一上市,人们纷纷购买,吴友如发表在画报上的新闻图画的内容,总是成为当时上海滩市民饭后茶余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。在吴友如影响下,金蟾香、周慕桥、何明甫、符艮心、何元俊、张志瀛、田子琳、金耐青、戴子谦、马子明、顾月洲、贾醒卿、吴子美、李焕尧、沈梅坡、王钊等一批画家也投入到《点石斋画报》的绘制工作中来。吴友如成为《点石斋画报》的主笔和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。
1884年4月14日《点石斋画报》第一期刊登了4幅新闻图画。前两幅的题目是《力攻北宁》和《轻入重地》,这是吴友如最早画的新闻画。这两幅图画表现的是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正在抗击法国侵略军的事。当时软弱的清朝政府怕扩大事态,对黑旗军的胜利不但不褒奖,反而封锁消息。吴友如的两张图画则公开向中国民众报道了前线的战况,及时揭露了法国侵略军企图吞并越南,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。吴友如虽是英国人办的画报的雇员,但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,他用锋利的画笔把被清廷封锁的时事,形象地展现在国人眼前。随着中法战争的发展,在之后的几期中,吴友如又画了《基隆惩寇》、《法人弃尸》、《基隆再捷》等战争场面,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。与此同时,吴友如还用画笔及时报道了日本怀着侵略野心染指琉球、入侵朝鲜半岛的一系列事件。这些新闻图画报道的内容使在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民众大为震惊。吴友如新闻图画的另一个重要内容,是西方新的科技发明。《电报变格》画了西方电报居然可使“数万里程途,瞬息可达降”之神奇;《车行树腹》形象地绘出了美国旧金山蒸汽火车穿过大树行驶的趣闻;《履险如夷》画面使读者如实地看到,欧洲人制造的热气球飞行在荷兰上空化险为夷的情景。无疑,这些新闻图画使生活在封建封闭社会中的中国人大开眼界。
为了扩展事业,吴友如又自己创办了《飞影阁画报》,刊中绘画人物仕女、花卉草虫、山水名胜、探奇志异,丰富多彩。过了许多年之后,鲁迅先生曾感慨地说:“《点石斋画报》,是吴友如的主笔。神仙人物,内外新闻,无所不画。”“这画报的势力当时是很大的,流行各省”,已成为希望了解‘时务’——那时就如现在这所谓‘新学’——的人们的耳目”。
吴友如是我国新闻图画第一人,而且是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”的。这是因为在他之前,中国还没有现代意义的新闻事业,他是中国新闻图画的开拓者;而自他以后,随着照相业的发展,新闻摄影很快替代了新闻绘画的位置,中国再也没有像吴友那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闻图画的创作,也再没有人创作那样大量精湛的新闻图画作品了。